翠花、丽娘在厨房做饭,一人烧锅,一人正在切菜。
炊烟袅袅。
陈闲准备找老里正借些草纸和笔墨。
作为村子里的首富,如果这些东西在里正家没有,只能去镇上买了。
身上装了十几文,起身去的路上,陈闲不断与人打招呼。
“山叔,吃过了没?”
“花婶,对,我刚起来,吃过了没?”
村里的规矩,晚辈见到长辈要打声招呼,不然要被说没礼貌。
入乡随俗。
这些的规矩随着年轻人的长大,基本上被废除,年轻人不愿意维持表面客套,觉得麻烦。
陈闲觉得很多规矩都是时代的产物,没有必要因为人家年轻人没打招呼,就在后面胡乱编排、上纲上线。
大可不必。
那种坐在村口CBD大放厥词,李家长东家短的人,爹味说教的妇人老头子最是惹人厌恶。
“怎么了?闲哥这是给我打招呼?”
原先原身就是那种二流子一样的人,突然和人说话,让人很不适应,像是吃饭的时候突然有菜叶夹在牙齿上一样。
不适感。
里正家,几只母鸡在院子里时不时啄几下。
咯咯咯。
陈贵有些意外,“闲哥儿?”
陈闲笑着道:“贵叔,我想着借着你家的笔墨和草纸用一段时间。”
一听这话,直皱眉。
轻咳嗽几声,笑道:“太不巧了,喜娃正在学习写字,家里也没剩下几张了。”
喜娃是家里的小孙子,四五岁的年纪,正在学习认字,对于普通人家来说,认字是极为奢侈的一件事情。
一根毛笔少则几十文、多则百文。
纸张也是非常精贵的东西,最不好的黄色草纸大约一文钱两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