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娘子瞧着巧姐儿笑道,“可是你婆婆疼你也不催你来的,跟她们比我可是个恶婆婆了。”
老刘氏笑道,“亲家可别这么说,如今青姐儿一下子生了两个,咱们啊也都心里落了地儿不是?其实这生育关,哪个女人没经了之前都是害怕的,这娃娃怀上了,也就不怕了。”
老刘氏大手摩挲着巧姐儿的后背,老人家这就是看出巧姐儿心里的抗拒来了。
待到午饭时候,那位一直忙活的大媳妇才现身。
巧姐儿瞧着这人中等身材,比青姐儿高了半个头,却是身要比青姐儿粗壮不少。黄白面皮,面相上一脸老成,带着骨子里的成熟。跟巧姐儿几个说话,不慢不快的语速,声音也没有青年人的活泼。
倒是一个处处守旧礼的人,巧姐儿心道。
用过了午饭,老刘氏一行就往家去。小刘氏和平儿仍然留下来伺候青姐的月子。
车厢里老刘氏拉着巧姐儿的手,“莫听那些话儿,咱们当着人家只能那么说,你和板儿想什么时候生孩子就什么时候生。”
老刘氏说话声音不算小,巧姐儿就听到王狗儿在外面也没了声音,就是吆喝马都不放大声儿了。
巧姐儿是明白的,王狗儿夫妇这个年纪在同龄人中,早就应该抱孙子了。这也是板儿娶了自己,要是进门的是那普通的庄户人家的闺女,人家板儿的娃娃可能都两三岁了。
王狗儿今日又见了赵家的龙凤胎,本就隔辈亲,两个小人儿又那么待人亲,王狗儿夫妻不想当爷爷奶奶那都是嘴上瞎说骗人的。
巧姐儿没言语,只轻轻说了一句,“姥姥您放心,我总能让您见到重孙子。”
老刘氏大手轻拍巧姐儿的小手,“没事,你姥姥这身子还能熬几年,等得及你们的好消息。”
巧姐儿沉默了,知道这是老刘氏给自己找台阶下呢。
到了家,板儿追问两个外甥怎么样,长的像爹还是像娘。巧姐沉默,反倒是老刘氏和王狗儿娘两个一边儿喝着茶一边把两个孩子的稀罕人的劲儿学给板儿。
“像青姐儿多些还好,总比她们爹好看不是?”板儿最后下了结论。
夜里板儿和王狗儿躺在炕上,王狗儿就隐晦的表示了自己也急着当爷爷的心思。
板儿答的轻松,只说巧姐儿答应过他,明年就生孩子。
王狗儿轻轻叹了口气,“我瞧着够呛。”接着把回程路上老刘氏和巧姐儿祖孙两个的话儿学给板儿。
板儿听完,沉默了。这些日子两口子分居,家里又一直住着外人,秋收的事情也不少,板儿的学堂又开课两日了,小两口还没有机会好好谈谈关于孩子的这个问题。
“跟媳妇好好商量,能商量通就早点要。商量不通就晚点生,就是你姥姥也等得起。”板儿怕小两口因着这个事儿起了口角,又嘱咐了一句。
板儿听了应了。心里却想这哪里是等得起?分明是反着说话的意思。心里无奈却也明白这感受,莫说父母姥姥,就是他都觉得心痒痒的很。
板儿明白生儿育女就算是两口子间最大的事儿了,他还得和巧姐儿好好谈谈。小姑娘无论是抗拒和害怕,这也都是必经的心里过程,他慢慢哄转了就是。
这事儿就得慢慢来,现在开始磨着,到了明年也应该能做通巧姐儿的思想工作了。逼的急了,没得引起小媳妇的逆反心理,小两口再因着这个闹别扭,怪划不来的。
翌日一早,板儿起床去厨房帮着巧姐儿做早饭,就发现巧姐儿总有些躲着自己,不拿正眼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