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现在有两件大事,一是兖王邕王立储之争,二就是一干武将,以狄青和曹家和杨家为首,联名上书,请求夺回燕云十六州。仁宗的身体越发不好,也想在临死前见到燕云之地回归,便准了请奏,也是因为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罢了!正好前一阵子辽军又来打草谷,宋仁宗借机发函问责辽国,却没有受那边的重视,只用打草谷的并非辽军,而是土匪山民来搪塞宋朝。于是早就厉兵秣马的三路大军正式开拔。而白檀也不顾家里的反对,去了前线,当起了儒将。白檀这一举动其实挺吓人的,因为宋朝由文转武的情况真的不多,转去做武将简单,再想调回文官的官职可就难了,在狄青曹将军等前辈健在的情况下,白檀这个小辈除非用兵如神,否则在战场上极难出头。可白檀还是义无反顾的做了,只是因为他之前都是在大后方负责后勤保障,东华教给他的和军校里学到的,都不能很好的运用起来。这一次他想试一试,凭着先进的武器和后世的经验,能否一战成名,也封狼居胥一回!平宁郡主和齐国公还在家里催婚,大儿子解决了,小儿子还没解决,一家人本想让齐檀未去战场前先成家,最好能留下个根儿。被白檀严辞拒绝,连齐衡的婚事也没有参加,背了个小包袱就走了。宋仁宗只有两年好活了,新帝即将上位,趁着仁宗还在世,赶紧把仗打完,省的新君上位,脑子一抽,这战役不让打了。白檀没有想左右王位的想法,只因为现在的赵家宗室里合适的人真没有几个。兖王雍王一个糊涂一个狠辣,其他人不提也罢。赵宗实虽然懦弱,但总归年幼时在皇宫里养过一阵,性子还算良善,他的儿子也是个果断的人,最起码能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就不会是一个昏聩没抱负的帝王。话说回前线,这次燕云战场,真是群星荟萃,能看的出来大宋算是把老底都掏了出来,老一辈的有,狄青,曹玮,王韶,英国公,襄阳侯,宁远侯等大大小小的名将武勋,小一辈的也是人才辈出,不仅各大世家从小琢磨兵法武艺的小将到齐了,连杨家的独苗苗也上了战场!白檀还在大军出征的队伍里,看到了顾廷烨和赵恒,都跟在宁远侯身边,白檀的本事,没有藏着掖着,这么多家学渊源和后起之秀,他也怕这一守拙,真就泯然众人了。此次北伐,兵分三路。齐国公府到底还有些军中底子,白檀本身职位也不低,成了西路军的战前小将,跟着英国公老将军一起从雁门关直取朔州,英国公老将军是个喜欢给年轻人机会的,在中军人马攻取朔州时,白檀带着左翼直奔应州,热武器破城速度很快,半天之内应州拿下后,白檀留下一部分人安抚群众,也怕辽军反应过来回攻,带着剩余部队,和英国公汇合,拿下了朔州东的寰州,又合力啃下了最大的云州。至此西路的目标四州已被拿下,其他二路也捷报频频。英国公带着一半的人留在原地修补城墙,等着后续官员过来交接,白檀则带着另一半人去新洲支援。临走时白檀提醒道:“听闻英国公爱女正在和段家二郎说亲,不如英国公此次回京就抓紧将女儿婚事办了吧,国公爷此番功劳不小,不知多少人家惦记着桂芬妹子,若是有人强取豪夺乱配鸳鸯岂不是…”白檀的话没有说完,英国公这个老狐狸就懂了,向白檀抱了抱拳后,立刻写信回家让夫人操办幼女婚事。这场仗打了足足有小半年,热武器只不过是仗着一时之利,在辽国和西夏没有反应过来,才能迅速的收回城池,等西夏和大辽反应过来后,势必大宋会收到双方夹击反攻,还有吐鲁番大理等地恐会趁火打劫,接下来才是真正的战役,双方开始打消耗战,拼的是物资人马和将领的军事素养。这一点大宋是不怕的,这次不仅军械战甲全部革新,军费更是举全国之力,文武官员空前一致的团结,武官们浴血奋战,文官负责后勤补给,势必要让久归的游子回家!大宋这次属于有备而来,攻城的基本都是年纪不大的小将,他们思想灵活,做事干脆果决,手持着热武器,城门一轰一个准。16道捷报迅速的从燕云发往汴京,朝廷上下个个喜笑颜开,顶受着莫大压力的仁宗,也不禁的舒了一口气,便开始带着群臣祭祖告神,敬谢天地。文官们也很开心,不枉费他们把自己的利益让给那些武夫子,还为他们的军费,拨弄算盘拨弄的把头发都算秃了。胜利的邸报传遍全国,当年澶渊之盟战死的英灵家属,纷纷上香祷告,祭拜亡灵。整个大宋上下都是一片沸腾,相比于民众的轻松,朝廷可是一点都不敢松懈。毕竟战火未熄,斥候发来消息,西夏和辽军已经开始准备回击,现在宋辽关系颠倒,大宋从攻城一方变为守城一方,不仅西北和北部不消停,西南边境也蠢蠢欲动,顾廷烨,赵恒等小将们被狄青将军领着,纷纷从北部战场去了西南战场驰援,而更多熟悉西夏和辽国的老将,则带着白檀和杨家将留守在了北边。熟人过招,更能打蛇七寸,另外守城虽没有攻城听起来厉害,更能流芳百世,但的确是更考验将领素养的,小将们往往行事急躁,缺少耐心,很容易被人挑拨两句便开了城门应战,白檀和杨家将留下来的原因是因为白檀早已是比老爷爷还老爷爷心态,冲动那是不可能的!而杨家就剩了一个独苗,怎么可能因为冲动就断了香火,因此行事也比其他小将稳妥,两人便留在了北部历练。这一战,打了足有一年,才算将辽国打服气,白檀的现代军事不是白学的,他守城一向是以攻为守,其他人安安静静守城的时候,他带着大军都快攻到辽城王都了。而他也是个不讲究的,也不和大宋要军费,一向是以战养战,所以在不知不觉中,辽国的一半领土也尽归大宋,等到他打完之后才一封奏折递了上去,要不是家里的父亲和哥哥在朝帮他周旋,他早被那些文官把皮剥下来了。不过开疆扩土终究是好事,仁宗表面斥责了两句,还是欢欢喜喜的派了官员去制定界碑,治理新的城池,还让白檀的外祖父襄阳侯去驻军,召白檀回京,白檀回京也不闲着,路过西夏的时候,遭遇“土匪”,便直接把“党项土匪”帮忙剿灭了,只不过中途砍了一个老头的头颅后,西夏就灭国了,而相邻的吐蕃也连忙的送上了降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