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弟,”她一边忙活着,一边问道,“去镇上换棉花要多久?我想给你们做几床新棉被。”

    “我去吧!往返差不多两个时辰,再加上换棉花和弹棉被的时间,我得晌午过了才能回来。”楚晴放下碗筷认真回答。

    宁欢欢动作一顿。一个时辰就是两小时,光是来回就要三个小时?她连忙追问:“那到城里要多久?”

    “城里和镇子一个在北一个在南,路程差不多,单趟一个时辰。”楚晴笑着解释,“不过镇上的人更喜欢以物换物,现在正是腊肉季节,五花肉最好换,就是这些肉菜都带着骨头不太方便。”

    宁欢欢这才恍然大悟,随即想到什么似的:“那你大哥在松溪书院,你要不要……”

    “大哥要绕城墙走,单趟就得一个半时辰!我还是不去打扰大哥了。”楚晴怕她误会,赶紧解释。

    “我理解我理解!他现在应当以学业为重。”宁欢欢连连摆手,心里却暗暗松了口气。

    她哪敢抱怨未来的首辅大人。能不见面最好,省得被他看出破绽。更何况,这位可是能让整个大衍朝堂为之震动的存在。

    楚晴心里暗暗感慨,嫂子对大哥的情深意重,竟愿意默默承受这相思之苦。他不由对宁欢欢多了几分敬重。

    屋内飘着阵阵饭香,宁欢欢正在厨房里忙碌。她将切好的卤牛肉和青椒放入锅中,加入两勺豆瓣酱爆炒。油锅滋滋作响,香气四溢,勾得人食指大动。

    “这牛肉得多炒一会儿,让它把豆瓣酱的味道都吸进去。”宁欢欢一边翻炒一边自言自语。锅铲在她手中翻飞,动作娴熟。

    灶台上的火苗欢快地跳动着,映得她的脸庞一明一暗。她专注地盯着锅中的食材,时不时用筷子夹起一块尝尝味道。

    “嗯,火候差不多了。”她满意地点点头,将炒好的菜盛进一个大木盆里。

    旁边蒸笼里的馒头也刚好出锅,热气腾腾,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她挑了四个最大最圆的,小心地放在木盆旁边,又添了一双干净的筷子。

    “这样应该够吃了吧?”她低声嘀咕着,又觉得不太保险,转身从厨房里拿出两个煮熟的鸡蛋。

    她找来一块干净的棉布,将木盆垫好,仔细地把四角打了个结。动作轻柔,生怕碰坏了里面的食物。

    “大弟,你来看看,这样装可以吗?”她将装好的食物放进竹篓最上层,冲着门外喊道。

    楚晴走进来,看着满满当当的竹篓,眼中闪过一丝感动。“嫂子,你太费心了。”

    宁欢欢摆摆手:“这有什么,都是应该的。”她蹙眉思索片刻,“就是没带水,你渴了怎么办?”

    她的目光落在冰箱里的玻璃瓶上,又很快移开。玻璃制品在这个年代实在太过珍贵,若是打碎了,这些食物就再也拿不出来了。

    “要不………”她犹豫着从柜子里拿出两盒牛奶,压低声音道,“这个你带着,等其他人都走了再尝尝,千万别让人看见。”

    楚晴的表情瞬间变得严肃起来。他摇摇头,语气坚决:“不用了嫂子,我去弹棉花的铺子要碗水就是。这些东西还是收好,万不可让外人知晓。”

    他的眼神中带着不符合年龄的沉稳:“嫂子或许不知,这里为了口吃的,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今年干旱,明年只会更难。”

    屋外传来远处孩童的嬉闹声,却衬得屋内气氛更加凝重。楚晴继续说道:“村里人都在山上找野菜野果,别村也一样。这些东西若是让人知道了………”

    他没有说完,但宁欢欢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她看着眼前这个只有十二岁的孩子,心中五味杂陈。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一个孩子竟然要承担如此重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