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消息一出,所有人都没了继续谈下去的兴趣。
宋濂又安抚了马钰几句,还鼓励他‘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然后就准备离开。
然而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朱标。
双方讨论了大半天,还没谈正事儿呢,怎么能走啊?
殷商文字是很重要,可想要寻找挖掘也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
先把我的事儿给解决了啊。
这可决定着,以后我还能不能继续看管荀之书,也是大事好不好。
于是他干咳一声道:“咳……宋师,您还没问‘本用’的事情呢。”
宋濂哪会不知道他的意思,不过他也想听听对方的想法,倒也没有强行离开。
虽然殷商文字很重要,但太子的教育问题也不是小事儿。
万一对方的想法,真有独到之处呢。
如果说最开始他是抱着找茬批判的心态来的,那么此时已经转变成了讨论。
这马钰家里必然是书香门第,有着独特的传承,说不定就有什么高见呢。
隔壁马皇后也重新坐下,她也和宋濂差不多的态度。
光信息茧房和先认识世界再治经的理论,就让她受益匪浅,对教育孩子有了许多新想法。
谁知道他还会不会说出什么不一样的东西来。
马钰则不然,听到李文重提‘本用’之事,他恨不得冲上去一顿老拳伺候。
劳资又是信息茧房,又是‘仁’字的演变,又是殷商礼器,好不容易把宋濂的注意力转走了。
这一茬眼看就要过去了,你为啥还要提起?
真想让我丢个大脸是吧。
可惜他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宋濂重新坐好,并发出提问:
“孔孟为本,管荀为用,也是你家长辈的想法吗?”
马钰深吸口气,事已至此先吃饭……呸,事已至此再说别的也没什么用了,直面问题吧。
还好,他并没有将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准备了好几个计划。
如果前两个办法生效,宋濂就这样离开,那最好不过。